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被AI“修复”:科技狂欢下的真实危机
日期:2025-10-05 20:39:24 / 人气:18

世界第一张照片的诞生与现状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勒格哈的窗外景色》由尼埃普斯创作,诞生方式是暴晒、沥青和锡板的组合。尼埃普斯站在自家二楼工作室窗边,架好镜头对准庭院和远处景色,连续曝光几天,在抛光锡板上捕捉到模糊而珍贵的影像。这张照片即将度过200岁生日,它见证了19世纪法国的乡村风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AI“修复”照片:越修越离谱
• 网友的创意“整活”:Reddit网友尝试用GPT - 4o等生成式AI工具“复原”这张历史影像,结果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版本。有的版本中《星球大战》的帝国战舰降落在尼埃普斯家中,画面变成科幻片,霓虹迷雾弥漫、高楼林立;有的版本红瓦屋顶统一配色、烟囱冒蒸汽,路径像糖浆流动,从纪实风变成动画风;还有的版本处理成被遗弃的历史遗址,屋顶只剩零星红瓦。
• 相对合理的修复:OpenAI o3模型修复的画面与最初的尼埃普斯作品勉强有些关系,保留了熟悉的斜屋顶、塔楼、乡村小窗和光照角度。
• 集体翻车的细节:照片中央那块模糊的三角形高亮区域让AI们集体翻车。实际上,这块亮斑是庭院地面在长时间曝光下被阳光照射后留下的,并非建筑结构,但AI未能理解这种19世纪的拍照方式,大多数修复版本与实际建筑结构相差甚远。
AI修复的局限与真实考证
• AI对19世纪拍照方式的不理解:尼埃普斯用的感光材料是把沥青混合薰衣草油涂在锡板上,靠太阳一点点灼印出图像,只有阳光最强的部分才会在板上留下痕迹。而且他拍摄时没有“拍底片—翻印正片”流程,相片是倒置影像,需要手动翻转。但AI大多未能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修复效果不佳。
• 实际考证结果:1952年伦敦柯达实验室在历史学者指导下,用底片对原图略作修饰并公开发布,让人们第一次清晰看见照片原貌。1999年,法国摄影学院Spéos的创始人皮埃尔 - 伊夫·马黑团队通过实地考证,发现19世纪末房屋翻修中尼埃普斯的窗户被左移约70厘米,并还原了屋内陈设到当年状态。
AI修图的原理、问题与风险
• AI修图原理:当下图像修复底层大多基于扩散模型,先往图像中加入高斯噪声“破坏”图像结构,再在反向过程中学习将噪声“复原”生成“无损”图像。有些模型通过提示词锁定修复方向,用模块保持“语义一致性”和“修图边界感”,还会引入重采样机制纠正“幻觉”。
• AI修图的问题:北京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GPT - 4o生成的图片视觉冲击力强,但在像素级对比上得分低,PSNR得分低于原图,修得可能“更假了”。AI修图可能把照片修得看似合理,但实际准确性存疑。
• AI生成图的风险:AI生成图基于文本或模糊图像直接构造全新图,属于重构甚至伪造。现实中AI图像替代真图的情况屡见不鲜,如Facebook上流传的所谓亨利·福特坐在第一辆汽车中的照片、号称莱特兄弟首次动力飞行的照片,都与历史档案不符,且这种错误不易被察觉。
• “拟像”理论的警示: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指出,现代社会中图像、广告、媒体、AI不断制造和传播看似真实的东西,让人们失去对现实的判断能力。当人们提起世界第一张照片,引用的可能出自某个AI模型的“高仿”作品,而真实的原图可能被遗忘,AI修得对不对也没人去查证。
呼吁与思考
在刷到百年前的人文瞬间时,我们不应盲目点赞,要保持警惕,先确认照片的真实性。世界第一张照片或许还在博物馆,而我们记住的可能是AI瞎编的。这提醒我们在享受AI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创意时,不能忽视对真实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要避免被AI制造的“拟像”所迷惑。
作者:恒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许我耀眼》主演们下部待播剧:...10-20
- 向佑:向家“问题公子”的戏剧人...10-20
- 唐艺昕携5岁女儿环球影城同框:亲...10-20
- 两家创业板公司上榜,公募新品经...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