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飘的"二次创业":从渠道为王到产品驱动的转型之路

日期:2025-07-10 23:34:49 / 人气:11



"香飘飘正在试着从各种有可能的渠道,找回自己的消费者'爸爸们'。"这句略带自嘲的话语背后,折射出这家杯装冲泡奶茶开创者面临的转型困境与突围决心。从依赖电视广告的"黄金年代"到直面新茶饮冲击的"至暗时刻",香飘飘的转型故事,恰是中国消费品行业变革的缩影。

一、时代红利消退:从"躺赚"到"硬扛"的阵痛

香飘飘的成长轨迹堪称中国快消品行业的经典案例:
• 黄金年代:2005年创立后,通过卫视广告轰炸迅速打开市场,"每年拍一次广告,卫视投放"的模式让其成为"国民奶茶"

• 巅峰时刻:杯装冲泡奶茶市场占有率长期超过60%,年销售额数十亿

• 转折点:消费升级与新茶饮崛起,传统渠道优势被瓦解,消费者需求多元化

"爸爸去哪儿了?"蒋建琪的灵魂拷问,道出了传统快消品企业的集体焦虑——当电视广告效力衰退、线下商超流量下滑、新茶饮店遍地开花,曾经的"金主爸爸"们正在抛弃传统品牌。

二、内部变革:从"产品-渠道"割裂到"研产销"一体化

面对市场巨变,香飘飘启动了一场渐进式内部革命:
• 组织架构调整:将独立的产品研发部纳入产品部,打通"研发-供应链-渠道"全链条

• 上新速度提升:新品从研发到终端仅需2-3个月,快消品行业"第一梯队"

• 产品矩阵重构:聚焦"冲泡+即饮"双主线,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

这场变革的核心逻辑在于:用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更精准的渠道匹配能力,应对消费市场的碎片化趋势。正如蒋建琪所言:"我们要成为奶茶行业的Zara,实现小单快反。"

三、产品突围:从"跟随策略"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香飘飘的产品策略经历了从"广撒网"到"精准打击"的演变:
• 早期试错:自热奶茶火锅、气泡水等多元尝试,积累失败经验

• 战略聚焦:确立"冲泡+即饮"双轮驱动,构建产品金字塔

  • 冲泡类:形成3.5元-16元价格带矩阵,从全粉末到原叶轻乳茶

  • 即饮类:Meco果茶与兰芳园双品牌运营,覆盖学生与白领市场

• 创新机制:建立"三部曲"产品开发流程

  1. 快闪店测试选品
  2. 电商平台测评
  3. 线下重度市场打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饮业务的发展。Meco果茶从3亿做到近10亿销售额,证明香飘飘有能力在新赛道复制成功。但蒋建琪的焦虑在于:"核心问题是,你这个产品到底带给顾客的价值是什么?"

四、渠道重构:从"经销商体系"到"全渠道触达"的进化

面对渠道碎片化趋势,香飘飘采取"拥抱变化+保持定力"的双重策略:
• 积极布局新兴渠道:零食量贩店、便利店、电商等

  • 定制化合作模式,避免与传统渠道价格冲突

  • 组建中试工厂,实现小批量柔性生产

• 创新渠道试验:快闪店作为"产品试验田+品牌触点"

  • 杭州、成都快闪店验证新品市场接受度

  • 形成"快闪店-电商-线下"三级选品体系

• 经销商生态维护: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障渠道健康

这种渠道策略既体现了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又展现了传统企业转型的谨慎态度。正如蒋建琪所言:"我们要顺着人流的方向走,但也要有自己的坚守。"

五、代际传承:从"创始人驱动"到"二代接班"的过渡

香飘飘的转型过程中,二代接班人的角色尤为关键:
• 蒋晓莹的加入:浙大毕业创业者,曾创办露营平台

• 电商基因注入:弥补公司线上短板,推动数字化变革

• 成本控制意识:亲自拜访学习即饮品线上销售经验

这种代际传承不仅带来管理思维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蒋晓莹主导的"三部曲"产品开发流程,正是传统快消品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典型尝试。

六、未来挑战: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尽管转型初见成效,香飘飘仍面临多重挑战:
1. 产品创新持续性:如何保持产品迭代速度与质量平衡?
2. 渠道协同效率:如何平衡新兴渠道与传统经销商利益?
3. 品牌年轻化:如何吸引Z世代消费者?
4. 供应链柔性: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与定制化需求的兼容?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香飘飘的探索具有行业示范意义。其转型路径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消费升级时代,传统品牌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完成从"渠道为王"到"产品驱动"的底层逻辑重构。

结语:转型中的中国快消品行业

香飘飘的故事,是中国快消品行业集体转型的一个切片。当人口红利消退、渠道碎片化、消费升级成为常态,所有企业都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爸爸"?

答案或许就藏在香飘飘的转型实践中——用产品创新连接消费者,用渠道变革触达用户,用组织进化适应变化。这不仅是香飘飘的突围之路,更是中国快消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作者:恒行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恒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