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尺度破局与叙事挑战下的司法题材突围
日期:2025-07-01 14:35:13 / 人气:5
一、开局惊雷:检察官之死引爆司法迷局
寒冷冬夜,青年检察官乔振兴在永清河冰面凿洞跳河自尽,这一决绝之举成为《以法之名》开篇的重磅炸弹。此前东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万氏集团涉黑案”时,被告张文菁当庭翻供,红发精神小伙万潮带领社会人员高呼“万海无罪”,而乔振兴作为前任主审法官,其死亡与案件翻供的关联迅速引发省检察院重视。省检察长张放收到匿名举报信,指控代理检察长李人骏是“真保护伞”,乔振兴“非自杀”且“万海不是黑社会”。这一系列事件如多米诺骨牌般,将司法系统内部的暗流涌动推向台前,收视率也随剧情张力一路走高,连续几天破1%,最高达1.6%。
二、刀刃向内:指导小组揭开司法腐败迷雾
省检察院成立指导小组入驻东平,洪亮临危受命担任副组长。这位原属省检第十一部、专查内部同事的检察官,因与死者乔振兴及李人骏的大学同学关系,成为查案的关键人物。尽管他已决定脱下制服去北京与家人团聚,但在组织要求下无奈前往。指导小组刚入住酒店便被严密监控,李人骏借家宴邀约洪亮,表面关心乔振兴之死,实则试探调查方向与自身转正可能。与此同时,万潮带农民工伸冤却被黑社会殴打驱赶,看守所内张文菁向组长郑雅萍抛出致命五问,直指案件疑点与司法腐败,负责案件的检察长谢鸿飞当场破防,成为首个“自爆”角色。剧情通过层层递进的冲突,将司法系统内部的复杂生态与保护伞疑云逐步揭开。
三、演员表现:突破与悬念并存
《以法之名》在演员塑造上亮点颇多。张译饰演的洪亮游离于体制边缘,圆滑、油腻的形象打破了主角伟光正的套路,为后续成长埋下伏笔;李光洁饰演的李人骏看似正面,实则浓眉大眼的形象与亦正亦邪的设定形成反差,被观众猜测是“狼人”,其是否被家人裹挟犯罪成为全剧最大悬念。此外,刘佳、王劲松、丁勇岱等老戏骨加盟,群像戏演技在线,为剧情增色不少。
四、叙事争议:创新与瑕疵的博弈
该剧在题材上另辟蹊径,聚焦检察机关内部腐败与保护伞问题,得到最高检全程支持,抽调现实检察官驻组指导,保证了审讯戏份的专业性。然而,叙事节奏与手法却引发争议。前4集在十几个场景和多条线索间频繁跳跃,主线案件被支线反复打断,导致叙事重点模糊;悬念设置依赖剪辑硬拗,用“设计好的剪辑”影响观众判断,揭示真相时易产生割裂感;开场庭审戏更因被告喊冤和家属闹事就中断、法警形同虚设,被吐槽侮辱司法严肃性。
五、综合评价:题材创新下的叙事挑战
《以法之名》凭借大胆的题材选择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在司法题材剧中脱颖而出。其对司法系统内部腐败的深度挖掘,呼应了观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演员突破性的角色塑造也为剧集增添了看点。但叙事上的瑕疵也不容忽视,若能在后续剧情中优化节奏、提升逻辑严谨性,有望成为继《人民的名义》《狂飙》之后的又一经典。对于追求严谨叙事与情感细腻的观众而言,需降低预期;而喜爱强情节、关注司法题材创新的观众,则不妨一试。
结语
《以法之名》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题材创新与叙事挑战中寻找平衡。它既展现了司法题材剧的深度与潜力,也暴露出创作中的不足。随着剧情推进,期待它能弥补瑕疵,在司法反腐的道路上书写更精彩的故事,为观众带来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观剧体验。
作者:恒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以法之名》:尺度破局与叙事挑...07-01
- 《庆余年 2》海外圈粉,《玫瑰的...07-01
- TVB 前学霸港姐 37 岁生日晒近...07-01
- 第 30 届白玉兰奖:女演员们的友...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