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凡”兼“带资”闯入短剧赛道,明星们都在下一盘大棋?

日期:2025-10-31 16:45:31 / 人气:5


明星入局短剧:从参与者到“舵手”的转变
明星演员入局短剧赛道的消息时常登上热搜,其参与程度也从单纯的演员身份逐渐向更深层次拓展。“果郡王”李东学转战短剧赛道,以出品人的身份推出短剧《怒刺》;娄艺潇不仅在《我为将军披战袍》《套现人生》《三秒预见你》等短剧中以演员身份亮相,还成立了专门孵化短剧的厂牌——兔兔熊;此前,李若彤在《午后玫瑰》中身兼主演与监制双职,倪虹洁在《夫妻的春节》里也同样既是主演也是监制。在明星演员与短剧行业的互动中,一个清晰的趋势正在显现:他们不仅仅是寻求新的展示平台,更越来越热衷成为短剧的“舵手”,深度参与到项目的核心环节。
顺势而为:明星跨界短剧的底层逻辑
在影视资源向头部集中的当下,大量演员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与其说从业者们跨界短剧领域是“降维打击”,不如说是“顺势而为”。多位短剧从业者透露,不仅是演员,过往不少拍电影或长剧的导演、编剧及其他幕后人员都纷纷转型至短剧赛道。对于明星演员而言,入局短剧有着诸多现实考量。
资深影视从业者布鲁布鲁西西娅表示,“下凡”一词不该用在当下入局短剧的很多明星身上。“比如杨幂、赵丽颖、赵露思等当红演员拍短剧,可以称之为‘下凡’。而当下在电影或长剧领域不具备市场号召力的腰部演员入局短剧赛道,更多是依靠曾经的角色红利来盘活自身的商业价值。”她早于2020年前后进入短剧行业,见证了短剧从野蛮生长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在她看来,很多有爆款代表作或爆红角色红利的腰部演员,如今在长剧市场已“不吃香”,进入短剧行业是错位竞争,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带资进组、撬动流量:明星的多元收益路径
明星入局短剧,收益并非仅局限于片酬。首先是番位的提升,腰部演员在长剧中往往只能演配角,演员表里排在三番或四番,但在短剧里,他们通常能出演男一号或女一号,过往的名气成为提升番位的重要筹码。其次是收益结构的优化,长剧拍摄需3-6个月,腰部演员饰演配角的片酬通常按集或打包价计算,可达数十万甚至百万;短剧拍摄周期多为7-15天,多采取“日薪制”,“短剧演员”日薪报价可高达2万,稍有名气的明星出演短剧,片酬会较普通短剧演员有10%-30%的溢价。尽管短剧整体片酬可能远低于长剧,但胜在上线周期短,作品红利能快速兑现——长剧从拍摄到上线需1-2年,短剧仅需1-2个月。
更重要的是,明星可通过短剧曝光撬动流量,带动直播带货或广告商单收益。“类似于MCN的玩法,短剧的长尾效应可能会给演员带来更多商单,每条商单报价30-50万,相当于一部短剧的片酬了。”布鲁布鲁西西娅解释道。此外,多位短剧从业者坦言,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入局短剧多数是“带资进组”,甚至成为“资本本身”。除真金白银投资外,明星演员还可将片酬兑换成股份,从而拥有更高的项目话语权,同时获得利润分红等权益。且短剧投资回报相对稳定,避免了长剧等待上线期间面临的市场变化及艺人塌房等风险。
头部明星入局:精品化与新挑战的双向奔赴
除腰部演员外,短剧赛道也吸引了不少头部明星加入。今年凭《长夜将尽》斩获上海电影节影后殊荣的万茜,其主演的短剧《朱雀堂》已上线;霍建华与黄宗泽联袂出演的警匪题材短剧《搏忆》亦已推出。不缺戏约的头部艺人入局短剧,背后逻辑与二线演员有所不同。
一方面,各大流媒体平台纷纷加码短剧布局,需要标杆作品强化精品化定位,部分平台已将原本用于长剧的预算调拨10%-20%投入精品短剧品牌。万茜主演的《朱雀堂》总成本超4000万元,相较于大部分短剧数十万至数百万的预算,堪称天花板级投资。该剧最初计划改编为长剧,后尝试“长剧短做”,制作标准仍向长剧看齐,播出反响不俗后,续作已在筹备。一线明星出演的多为此类树立行业标杆的精品短剧。另一方面,头部演员接拍短剧,可能与其所属公司与平台的合作相关,或是项目打包合作、友情助阵,也不排除希望挑战新领域、拓展表演边界的可能。霍建华在《搏忆》中饰演缉毒警察,他坦言不觉得有长剧和短剧之分,选戏标准只看合作的导演、演员及剧本。《搏忆》导演是曾凭借《无间道》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的彭发,演员包括黄宗泽和阚清子,班底配置优质,对霍建华而言,“喜欢就去演了,只要剧集精彩,让观众看得热血就可以。”
明星优势与行业适应:专业素养与辛苦钱的平衡
曾担任《好运家》等多部长剧制片人的内谷,如今主力转向短剧制作,现任芭芙点满CEO。她合作过张小斐、佟大为等知名艺人,也在短剧领域合作过多位演员,指出明星演员在短剧中的角色塑造力依然突出,表演层次与质感明显优于一般演员。谈及接连出演《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天降福星》的刘晓庆,内谷赞其表演贴合短剧节奏,“不是浮于表面的演法,而是贴合了短剧的表演方式”;她也点赞舒畅在短剧《凤栖今朝》中的表现,认为其在《乡下真千金,竟是老祖宗》的影视化衍生版本中展现出了不同气质。
多位短剧从业者认为,明星效应能为短剧带来热度,且明星演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大多远超短剧行业需求。但相较长剧,按天拍摄的短剧节奏更快,明星需连续高强度工作,每天拍摄10-14小时是常事,还需在疲惫状态下保持高情绪张力,适应“赚辛苦钱”的工作节奏。
行业趋势:流动的演员选择与确定的市场活力
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微短剧收入预计将达到110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了83%的总收入。相较电影和剧集市场的低迷,短剧市场的活力令明星入局成为趋势。内谷分析:“内地艺人不像TVB艺人,后者多将演戏视为普通职业,即便不做演员也能接受其他工作,比如卖保险。如果明星演员想继续维持高水准生活,就必须寻求新的变现方式。”与明星涌入直播赛道类似,短剧也将成为艺人的流量入口。
内谷透露,目前短剧选用明星演员主要取决于投资方诉求与项目变现模式。从适配度看,若明星与普通演员都适合某一角色,即便明星片酬有溢价,仍可能因自带宣传效应被优先考虑,“毕竟在营销上能节省不少成本”。布鲁布鲁西西娅提到,如今影视公司投资预算收紧,以往一年预算能开三部戏,现在可能仅支撑一部,剩余几百万流动资金不足以支撑大项目,因此可能拆分投资5-7个短剧项目,再匹配腰部艺人,“一旦押中爆款,收益更具确定性”。短剧成本弹性大、播出确定性高、盈利周期短,成为吸引大量从业者跨界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演员选择在影视行业间是流动的。除明星演员“下沉”短剧赛道外,表现优异的短剧演员也在向长剧领域进阶,例如郭宇欣凭借短剧《盛夏芬德拉》圈粉后,传出将搭档丞磊、徐若晗出演民国长剧《玉簟秋》。而演过短剧的明星,若作品商业价值因他们而提升,也有机会回归长剧或电影赛道。

作者:恒行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恒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