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火锅江湖,“油水”已经不多
日期:2025-08-31 15:56:28 / 人气:8

茶火锅:茶味难寻,噱头先行
继潮汕牛肉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后,各地涌现出“茶火锅”主题店。店内从锅底到菜品都充满茶元素,如老白茶菌汤锅、桂花乌龙千层肚等。然而,茶在火锅中却未能展现出应有的魅力。
美食研究者潘达和朋友在北京朝阳区的茶火锅店体验后,发现锅底不够浓、麻、辣,古法茶香牛肉丸也仿佛忘了放茶,茶的味道被辣味掩盖,9块钱的红茶淡如白水,茶味难以察觉,所谓的茶火锅更像是噱头。在三里屯SOHO的另一家茶火锅店,晓飞点的菜虽更“茶味”精致,但在红锅里也尝不出茶味,所谓的茶特色重庆火锅,茶与辣汤底如同两个毫无交集的人被硬拽在一起。此外,茶火锅店招揽顾客的常见手段如点评打卡送刮刮乐,也反映出其吸引顾客方式的单一和缺乏实质内容。
水火锅:降本逻辑下的“清淡”回归
水火锅以“油更少、能汤泡饭”为卖点,比茶火锅客单价更便宜。它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80年代重庆火锅主流锅底就是水火锅,当时因食材有限,牛油不普遍,骨汤是底味。如今,经济发展后牛油比重增加,浓郁厚重的口味成为主流,而水火锅又被重新挖掘,打着“清爽、本味、养生”旗号,还能喝汤、泡饭,成为都市餐桌上的健康之选。
但实际上,水火锅背后是火锅降本逻辑在推动。在餐饮“拼夕夕”时代,成本控制至关重要。一般牛油锅底原材料和熬制成本占比可达25% - 30%,改成“三分油七分汤”后,成本瞬间压到10% - 15%。单店每月牛油支出减少,蘸料精简,人力成本下降,若将汤底延伸到关联产品,单店坪效有机会提升。然而,健康标签虽动听,顾客最终只为“好吃”买单,牛油的厚重、麻辣的刺激是清汤难以替代的快感。为填补味觉空缺,商家在流程和场景上做文章,但这些设计只能支撑短期新鲜感,无法保证长久复购。低价、健康、打卡话题、养生叙事构成的“四件套”营销外衣,难以弥补锅里的风味这一薄弱环节。
火锅江湖:内卷严重,“油水”渐失
水火锅是整个火锅行业的缩影,当前火锅江湖热闹的表层下,“油水”已经所剩无几。2025年,怂火锅、呷哺集团、海底捞等火锅企业业绩不佳,行业进入“高密度饱和”状态,一二线城市商圈火锅店众多,低线市场增量红利也被过早透支。
曾经依赖味型研发、底料配比、独特服务体验的差异化打法不再稀缺,成熟的产业链可在数周内批量生产“新品牌”,从锅底、菜品到装修、餐具全链条打包交付,甚至能一比一还原细节,“个性”被磨得千篇一律。营销也陷入“剧本化”循环,开业前的宣传手段制造热度后,消费者面对的仍是无法分辨的品牌体验。竞争壁垒在系统化供应链与可复制营销的冲刷下崩塌,价格战此起彼伏,客单价不断压低,加盟商批量退场。
在这种过度竞争与同质化交织的赛道中,真正能突围的品牌寥寥无几,“奇怪的创新”如茶火锅、水火锅不断涌现,但最终可能只留下一批批昙花一现的短命品牌和一个愈发拥挤、光怪陆离的火锅江湖。消费者对茶火锅等新形式也多是悻悻然,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火锅行业的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作者:恒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长期单身:男女心态的性别化差异...08-31
- 高瓴与隆基的周期课:不是价值投...08-31
- “出公司门比发工资开心”:获赞...08-31
- 小米和苹果,被一个“电子新贵”...08-31